
16年,华东恒大品牌专注技术开发,潜心品质研究,以极致的匠人精神精雕细琢16年,华东恒大品牌专注技术开发,潜心品质研究,以极致的匠人精神精雕细琢....
第一阶段:木窗
萌芽期:商周时期
进入奴隶社会后,我国出现了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从而出现了具体定义的门窗。
商代:门的主要形式为版门,在商代铜器方禹中可以见到版门的记载。它用于城门或宫殿、衙署、庙宇、住宅的大门,一般都是两扇。
西周:我国窗饰实物形态,可在西周的刖刑奴隶守门鬲中初见端倪。鬲前设双扇版门,其余三面设计十字棂格窗。从新出土的战国伎乐铜屋着看,两侧有落地式棂格窗,后部有十字棂格窗,造型古朴,空间十分通畅。
发展期:汉唐时期
汉唐时期是窗饰艺术的发展期,出现了横披窗及直棂窗等新式类型,网纹、琐纹及球纹等窗棂纹样的窗饰。
汉代:据史料记载,汉代窗的形制已经十分完备。汉代房屋的窗饰一般设在门得一侧或两侧,甚至有的门上部出现横窗,应是“闪电窗”和“横披窗”的前身。
南北朝:北魏和东魏宅院围墙上出现成排的直棂窗,房屋墙商多设直棂窗悬挂幕帘与帐幕。
唐代:唐代房屋空间宏大,窗的面积也随之增大,并产生了启闭功能,从而使得室内通风采光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这一时期,沿袭魏晋遗风,以四廊连接房屋组成的复杂多变的庭院,四廊上装有连续的直棂窗。
成熟期:宋、辽、金时期
宋、辽、金时期是窗饰艺术发展的成熟期。
辽、宋、金时期门窗,以破子棂窗和板棂窗为主要形式。槛窗在宋时发展成了阑槛钩窗,那是内装槛窗,外充阑槛的复合型窗样式,宋画中也常见邻水殿堂以槛窗和靠背栏杆组合成的阑槛钩窗,开窗后可坐在栏杆上欣赏景物。此外,也出现了落地长罩及隔扇窗等多种类型。
宋代起开关窗渐多,在类型和外观上都有很大发展。打破了直棂窗固定不能开启,功能和造型都受到限制的局面。
李诫的《营造法式》
宋代著名的建筑术书《营造法式》中记载了破子棂窗、版棂窗、睒电窗和阑槛钩等四种窗子样式,这些应该是当时比较有代表性的窗饰形制。宋代手工业发达,北宋时期的木构架建筑在唐五代基础上有了长足的发展。装修上大量使用落花流水地长窗以及可开启的隔扇、阑槛等结构。棂条造型丰富多变的窗子样式,不仅使建筑立面增色,也使室内通风采光得到进一步改善。
鼎盛期: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是我国传统窗饰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支摘窗、码三箭漏明窗等多种造型丰富的窗饰类型,此后随着我国古代工艺技术的发展,窗饰的内容与形式也不断增添着新的内容。
[明代]
从明代起,直棂窗在重要建筑中逐渐被槛窗取代,但在民间建筑中仍有使用。
槛(kan)窗,位于殿堂门两侧各间的槛墙上,它是由格子门演变来的,所以形式也相仿,但相比门,它只有格眼、腰华板和无障水板。
明代,南方的园林特别是苏杭一带的园林带走廊和外墙上开洞颇为盛行。明代计成的《园治》一书称为漏明洞。常常以薄砖瓦砌成窗棂,也有以绿色方形划玻璃镶在室内的华丽式样,还有的以铁活或铁活抹泥制成功、植物图案装饰窗心的,形式与美感令人叹为观止。
[清代]
清代北方的支摘窗也用于槛墙上,可分为二部,上部为支窗,下部为摘窗,两者面积相等。南方建筑因夏季需要较多通风,支窗面积较摘窗面积大一倍左右,窗格的纹样也很丰富。明、清时门窗式样基本承袭宋代做法,在清代中叶玻璃开始应用在门窗上【郑板桥画竹艺术】
原始朴素的纸糊窗也同样充满生活的意趣,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就是静观月色映照在纸窗上的树影而挥洒出满纸的墨竹传世之作。
“余家有茅屋三间,南面种竹。夏日新篁初放,绿阳照人,置一小榻其中,甚凉适也。秋冬之,取围屏骨子,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风和日暖,冻蝇触纸上,冬冬作小鼓声,于是一片竹影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第二阶段:钢窗
我国现代建筑门窗是在二十世纪发展起来的,以钢门窗为代表的金属门窗在我国已经有九十年的历史。但是,中国当代建筑门窗发展的黄金时代,是1981~2001的二十年。
[钢窗的发展轨迹]
1911年钢门窗传入中国,集中在上海、广州、天津、大连等沿海口岸城市的"租借地"。
1925年我国上海民族工业开始小批量生产钢门窗,到新中国成立前,也只有20多间作坊式手工业小厂。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北京、西安等地钢门窗企业建起了较大的钢门窗生产基地,在工业建筑和部分民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七十年代后期,国家大力实施"以钢代木"的资源配置政策,全国掀起了推广钢门窗、钢脚手、钢模板(简称"三钢代木")的高潮,大大推进了钢门窗的发展。
八十年代是传统钢门窗的全盛时期,市场占有率一度(1989年)达到70%。
第三阶段:铝合金窗
建筑铝合金门窗、幕墙产品在20世纪30年代德国、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就已经大面积采用,于七十年代传入我国,但是仅在外国驻华使馆及少数涉外工程中使用。而随着国民经济治理整顿深入发展并取得成效,铝门窗系列也由八十年代初的4个品种、8个系列,发展到40多个品种、200多个系列,形成较为发达的铝门窗产品体系,确立了支柱产品地位。
【铝合金门窗的发展轨迹】
我国建筑铝合金门窗产品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
第一个阶段从1983年-1993年,是“模仿和受限”为主的起步阶段。
这个时期是以引进铝合金型材生产设备的同时引进铝合金门窗、幕墙加工设备和产品,门窗以推拉90、70系列和平开38系列为主。
第二个阶段从1994年-2000年,是“增量”为主的阶段。
这个时期铝合金门窗、幕墙产品需求量急剧提高。其中铝合金门窗虽然产量扩大较快,但技术创新不足产品结构的变化不大,产品品质下降,一度受塑钢门窗影响市场占有率下降,属以“增量”为主要标志的产品增长阶段。
第三个阶段从2001年至今,是“引进、创新、扩张”为主的阶段。
引进消化大量的国外先进技术,技术创新不断出现,许多企业拥有了自行开发的知识产权的产品,产品品质提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铝合金门窗产品从4个品种8个系列发展到40多个品种200多个系列。
第四阶段:塑钢门窗
上世纪80年代,塑钢门窗进入中国,90年代出现了塑钢门窗应用的高峰,且一直持续到现在。普通塑钢门窗比铝合金窗更节能,隔音、保温、耐腐蚀性也更好。
但塑钢门窗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耐候性差,回收价值低,而且塑料无法降解。
第五阶段:以断桥铝、纯木、铝包木为主的个性时代
我国从2000年后逐步引进了断桥铝合金隔热技术。该技术包括注胶式隔热型材和穿条式隔热型材两种不同技术路线。断桥铝合金隔热性能的革命性提高,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铝合金型材传导散热快、不节能的致命问题,开始被市场推崇。
断桥铝门窗突破了铝合金门窗热传导系数高、保温性能差的问题,也突破了塑钢门窗耐候性差的问题。可以说,断桥铝门窗的产生,是门窗性能发展的集大成者。与此同时,伴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品质的追求,中国的门窗便进入了断桥铝门窗、纯木门窗、铝包木门窗等多彩纷呈的个性时代。